秋日的陽光通過樺樹灑落在地上,形成一個個光斑。

他們這些司機等了許久不見人出來,就到紮花廠外麵的小樹林開始抽煙。

本來還有人想在裡麵抽煙的,被門衛趕了出來。

說是隻要紮花廠開門的那一天,廠裡嚴禁任何煙火,哪怕棉花還沒進場。

大家也知道規矩,雖然覺得這門衛有點拿著雞毛當令箭,但還是出來了。

“大河,廠裡這麼乾能賺錢嗎?”二虎有點擔心,剛剛老爸臉色潮紅的出來讓他拿錢,差點以為遇到騙子了。

“哈哈,廠裡肯定是賺錢的,我們販棉花也會賺錢。”他輕笑一聲。

一天五萬斤甚至更高,這十二個收棉花的司機不一定夠哦,他家的大船能多收點呢。

正聊著呢,李廠長找了出來。

看到大家都在門外抽煙,他也沒進去了,點上香煙,直接拉著大家在門外說話。

作為廠長,他已經有了不在廠裡抽煙的習慣了。

“已經商議好了,從明天開始收棉。”

“你們一家每個禮拜最少收兩萬斤棉,看你們自己的安排。”還有一些多餘的份額是給農民自己的。

比如新壩附近種棉花的村民,以及自己家有車子送來的人。

他們送棉花過來會按照每天的時價收,沒有運費溢價,但是也不用降價給收棉的人。

大家聞言頓時高興起來,一斤棉花差價少的有七八分,多的一毛幾,這兩萬斤棉可是能賺大錢的。

“這麼多啊?”

“就是,鳳凰橋那邊還限製著不讓多收,說什麼賬上錢不夠。”有人抱怨了一句。

有些人專門乾收棉的,家裡幾輛車子,拿到的收棉資格也有好幾家廠子,他們對行情了解的更多。

因為棉花密度低、重心高,正常的大三輪隻能收個一千幾百斤到兩千斤棉花,一家廠子每天一趟差不多就不收了。

“哈哈,你們多費些功夫,也能多賺點錢。”

“還有,棉區也不劃分了,就你們十二個,不添人。”

“接下來每天早上廠裡會通知你們棉價,現在這邊是高四分錢。”李廠長滿臉笑容的說道。

場上的熱鬨氣氛一滯,大家頓時嚷嚷起來。

“不是五分錢嘛。”

“就是,倉頭那邊的自家收棉車子都給六分呢。”

一般的棉花廠是五分錢,一車棉花按照最多2000斤算,兩頭吃能賺兩百塊。

“你們跑兩趟就是。”李廠長淡淡的說道,“或者說你們不樂意送,我去找彆人,應該有人乾的。”

他要為廠裡的利潤負責,全力運轉,這些收棉隊每個人的份額都給的足足的,怎麼可能不壓價。

一斤棉壓一分錢,按照兩條生產線火力全開,這些人每個月最少要收一百多萬斤棉,起碼省一萬多了。

那六千塊的利息算個屁,這些東西他早就考慮過了。

雖然大家心裡都有點不滿,互相討論了之後,還是同意了。

一個禮拜兩萬斤棉,拋去運費,起碼能賺一千五六了。

沒有特殊關照的情況下,一般紮花廠的收棉司機根本賺不到這麼多。

秦大河跟著李廠長去辦公室說話了,留下大家還在議論呢。

“大河,這次真是謝謝你了。”辦公室裡,李廠長真誠的感謝道。

這五萬塊錢不算多,卻是實實在在的支持呢,他說話都有底氣。

“你做事我放心嘛。”

兩人都有意結交,聊得就更熱絡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紮花廠越開越多怎麼辦?”秦大河突然問道。

李廠長輕輕點頭,“考慮過。”

“按照我知道的風聲,雙生產線的小廠明年又要開幾家。”頓了一下,他繼續開口,“包括你們村子。”

“但是去年全縣的棉花產量在十三萬噸,咱們東鄉、南鄉一直延續到江邊,算是產棉大區,占了一半以上。”無為縣本身就是棉花大縣,棉花算是支柱型經濟作物。

“按照我的估算,每年的棉花種植麵積會不斷擴大,紮花廠經營的好,起碼還能賺六七年的錢。”

看著侃侃而談的李廠長,秦大河也不得不佩服,人才放哪裡都能發光哦,鄉下當個廠長,眼光都看到六七年後了。。

“下遊的紡織廠你考慮過沒有?他們的利潤能撐六七年嗎?”

“作為貧困縣,雖然有很多的補助,但是勞動力流失越來越嚴重,棉花的產量也會被限製,這怎麼解決?”

隨著一個個問題拋了出來,李廠長不得不正色的看待眼前的秦大河。

沒想到這人收個棉花都能想這麼多,不虧是一年就發財的人物。

現在周邊對秦大河的評價還挺高的,一年發家的本事可不是誰都有。

“確實是有失考慮了,不過我每天都看新聞,好像達成什麼“雙邊協議”,紡織品出口也加大了。”他不確定的說道。

現在的新聞聯播隻要仔細研究,發財並不難,他也是一個資深的新聞閱讀者,新聞聯播、報紙每天都要看。

秦大河點了點頭,這是加入世貿組織,好像今年就會簽訂協議。

說有用也有用,但現在的農村人口流失是大勢,帶動著鄉鎮經濟的倒退是必然的。

還有通貨膨脹的問題,年景好的時候一畝地能賺一千塊,家裡地多的再搞點副業,現在一年兩萬問題不大。

但是越往後這錢不值錢,誰還苦哈哈的種地啊。

再過幾年打工潮形成,村裡三十歲以下的,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

紮花廠的紅利期也就這幾年,等開的多一點,行業卷起來毛利率還會降低呢。

“就是閒聊,咱們隨便說說。”

喝了一口茶水,他笑著表示明天把印子錢送過來。

“哈哈,多謝你的支持了。”

“沒事,就這麼點錢。”秦大河無所謂的說道,“以後有機會說不定還會合作呢。”

他有著自己的考慮,今年的外省客戶已經挺多的了,發貨都是個問題,很麻煩。

現在小訂單都不接了,個人起碼要訂五十斤才會發貨,主要客戶群體就是漁具店。

隨著其他漁具廠仿製鰱鱅餌料,可能會稍微有點影響,但是微不足道,因為賽道不一樣。

他要走的是類似於後世的網紅賽道,釣魚佬都喜歡嘚瑟,秦大河也一樣。

沒事去中國釣魚寫寫雜誌,去論壇上麵給人教學,然後發一些圖片就行。

這種情況下,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餌料肯定會賣的更好。

現在肯花錢的釣魚佬起碼都是小康家庭,普通農民釣魚還是以蚯蚓為主。

這些小康家庭有機會觸互聯網,聚少成多,自己的客戶基礎慢慢不就擴大了嘛。

前期以小作坊為主,自家親戚朋友幫忙一起做做就能滿足。

但他有信心,等漁具市場擴大,自己能占到一些份額,到時候就要考慮建廠的事了。

不過建廠有一堆麻煩事,需要一個專業人才來管理,還必須要有能力。

這李廠長就是天然的最佳人選,比他幾個兄弟靠譜多了。

兒子是哈工大的,上交國家已經是必然的了,沒有那種對財富的渴望,隻有事業心,多好啊。

漁具市場要麵對的是全國的競爭者,他肯定有興趣,紮花廠越往後乾越沒意思,留不住這種人才的。

他現在就是未雨綢繆,先打好交道,為以後做準備。

從紮花廠出來的時候,就二虎在這裡等著,其他。

“你爸呢?”

“他還要等下班呢。”二虎笑著說道,“中秋節剛過,他們就正式開工了。”

“哈哈,都是有事業心的。”

“走了,我們回家,接下來你要忙嘍。”

“你不忙啊?”二虎連忙跟上。

“我?”秦大河嘿嘿一笑,“老子大船一船拉五千斤,一個禮拜送四趟就夠了,忙個屁。”

“艸,還能這樣。”

真特麼精,搞得他都想買大船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