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技術雄厚的魚花廠(求月票)(1 / 1)

第二天上午八點半,秦大河開著車子接上五爺,前往三岔河去了。

對這裡也熟悉,挖黃金、釣魚,來過不止一次了。

根據五爺的指點,從上次他們抗洪的那個地方往前,一個小的岔口開了下去。

經過一小段石子路之後就開始走土路,轉了好幾個彎才到了一個農家院子門口停下。

這裡真是夠偏僻的。

院子門口兩棵大樹,牆上還有不少銅皮的榮譽招牌。

“**農業大學合作單位。”

“安徽省水產研究協會會員”

那個農大招牌還是蠻有含金量的,秦大河看到略微點頭。

後麵則是一個個分割好的大棚小方塊,估計是要溫控的原因。

這種苗花廠規模真不小了,苗花比養殖的投入可大的多。

車子一停下就有人迎了上來。

“老五,哈哈,你塘不是明年再抽水蠻。”

“阿明。”五爺指著秦大河說,“我大哥家的孩子,承包了大湖,第一次上門你看著辦。”

“阿爺。”秦大河客氣的掏出黑鬆開始派煙。

“好說,肯定給你拿好苗子。”

三人說說笑笑的走了進去,轉運盒先不急著拿下去,選好苗再說。

苗花廠的生意比較特殊,可能一個月就十來個客人上門,但也夠吃了。

到了春季,可能兩個月的功夫就把苗給賣完了。

此時周邊很是冷清,除了兩個喂食的阿嬸和他們三個,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大河,你魚塘是多大的?”聊了兩句就熟絡了,老板直接稱呼他大河。

“我是九十四畝的塘,不過平均水位有四米。”本來是一百畝的,被他隔了兩大一小魚塘出去了。

“這麼深,可不好養啊,抽水費錢的很。”正常養殖塘平均水深一米五就夠了。

“我要養大魚,肯定要深一些。”秦大河笑著把自己的需求講了一下。

黃白鰱苗子各三千尾,草魚苗2000尾,高背鯽也要四千尾。

“先過來看苗。”

老板也沒有多說,帶著兩人去各個大棚裡麵的塘口撈樣本,直接走棧道去塘中心隨機撈上來的。

五爺仔細的查驗著,秦大河自己也看過不少書,能看的出來,哪怕現在天冷,魚苗的活性都很不錯。

“今年廠子變大了啊,你兒子又搗鼓啥了。”這家魚花廠老板靠的就是他的兒子。

農業大學在讀博士生,還有兩個本科學弟兼職,加上老板自己幾十年養殖經驗搞出來這個魚花場。

光是在讀博士生,就讓五爺他們心生敬意了,本縣的很多養殖戶都來這裡買苗。

“青魚和鱖魚的養殖棚也搭建好了,今年春天就開始繁殖。特彆是鱖魚,嬌貴的一比,花了我五萬多了。”話是這麼說,但老板臉上還是露出笑容。

鱖魚苗嬌貴,但也值錢,幾塊錢一條呢。

哪怕賣不出去,再養大一些當鱖魚仔賣給飯店,也虧不到哪裡去,隻要多養幾年,把經驗攢好就能源源不斷的賺錢。

“還是讀書好哦,你兒子真有本事。”

“哈哈,老子供他讀書都花了多少錢了,現在賺的錢也都是幫他搞研究呢。”老板得意的說道。

他魚花廠的利潤都投給兒子搭建私人實驗棚了,每年光是買樣品魚和特殊藥液都是一大筆開銷。

當然,一旦有了研究結果,也屬於他這個魚花廠的。

“我們今天也不跑了,青魚和鱖魚都要。”五爺認真說道,“我們給你麵子,但出問題你可要兜底,鄉裡的養殖戶都指著你呢。”

良種場那邊實在是靠不住,魚苗長途運輸很難,又不能去外地進苗。

他們方圓幾十公裡,甚至對麵運漕的養殖戶,都在捧著這家養殖場呢。

就是希望私人魚花廠能坐大,被賺錢沒事,但是起碼能承擔責任。

養殖戶隻要損失起來,就不是小事。

這邊有個在讀的博士生,起碼心裡有底,甚至是遇到一些疑難雜症,找上門都能幫忙想辦法。

“放心,我家小子講了,這批苗子就是標準的成品,我第二個鱖魚棚都快啟動了。”

“好,我們去看苗。”眼見為實,都是老養殖戶了,糊弄不了人。

回去了真出問題,這邊說不定還要派人查看原因,最後肯定會補上損失的。

去年小河口那邊的一戶人家,因為放了他家的苗子,整個魚塘染病,人家立刻上門調查。

最後才知道,小河口去年的野魚死了不少,屬於自然災害,但人家還是賠了。

“現在的鱖魚苗在十公分樣子,秋天出了不少,還剩四千尾。”

鱖魚的苗子因為比較少,是養在網箱裡麵的,鱖魚的塘口明顯能感覺到水質非常清澈,邊上的過濾機一刻不停的運轉著。

直接撈了一大盒,起碼三十多條上來給他們看。

“皮毛完好、顏色鮮豔,嗯,整齊度也高。”秦大河讚歎道。

整齊度就是魚苗規格穩定,都在十公分左右。

整齊度差的話,放入河裡,因為小魚爭搶不過大魚,生長會明顯緩慢一些。

當然,哪怕一模一樣,到最後也會有差彆的,但前期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哈哈,老五,你這侄子算懂行的。”

“阿爺說笑了,看了些書而已。”秦大河沒敢嘚瑟。

養殖這玩意,不是看書就能搞明白的,不實踐永遠都是新兵蛋子。

“老板,你這有沒有斑鱖的苗子?”再次派了一圈煙,他自己也點上深吸一口。

“那個我家小子也頭疼呢,南方有一些養殖成熟的案例,但放我們這邊經常死,市場上一年都遇不了多少斑鱖。”

“想多收幾個樣本都難,從南方運過來,一條母體成本都兩三百了。”

“哈哈,下次我釣到了給你送過來,今年都吃了好幾窩了。”秦大河笑著說道,這專業剛好對口了。

玉溪河的斑鱖確實少,但他今年加上沉船的收獲,還是弄了一些。

“策,下次給我送過來,四十塊錢一斤收,我家小子天天喊我收班鱖呢。”

養魚技術需要一個普適性,如果能把南方能養的魚慢慢往北方遷移,在技術上就是大突破,經濟價值也會體現出來。

“按照市場價就好,有貨肯定給你送來。”秦大河笑著的說道。

他也明白了,這家魚花廠對本地養殖戶蠻重要的,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哈哈,這些都是小事,有貨就行。”

斑鱖可是不少人的心頭好,比花鱖經濟價值高的多了。

最後去的青魚池,青魚苗子看著就和草魚差不多,品相也很好。

看了這麼多魚池,秦大河發現所有的塘口,水質都非常乾淨,可見老板確實是用心了。

接下來就是價格了,魚花廠不還價,最多送一些苗子。

人家利潤大,但是這麼負責的情況下,風險也大。

黃鰱(花鰱)苗子一毛四一條,白鰱一毛,六千尾就是七百二十塊錢。

草魚苗子一毛六,雖然價格比花鰱低一點,但繁殖麻煩一些,2000尾三百二十塊錢。

青魚苗子五毛五,這個秦大河要了一千尾,五百五十塊錢。

鱖魚的價格最高,三塊五一尾,七百條鱖魚乾了兩千多塊。

這個數量是根據五爺的建議和他自己看書算出來的,百畝大湖混養,放這麼多苗子就夠了。

五爺還會額外放一些鯿魚苗子,秦大河不樂意養鯿魚就沒要了。

鯿魚和鯽魚能吃有又能拉,養多了水質好不到哪裡去。

至於鯽魚苗,六分錢一尾,兩百塊錢人家直接給了四千條,多餘的就是贈送。

鯽魚苗是最不值錢的,繁殖快、成活率驚人,隨便搞個塘口就能繁殖一大堆。

今天買苗總共花了四千多,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價格。

當然,因為他搞的天然低密度養殖。

要是那些個打氧泵的塘,三十畝的塘訂貨都比他多。

轉運盒拿下來裝貨,當場付錢,然後裝車。

氧泵都準備好了,全部掛上立刻就要告辭,這玩意一刻都耽誤不起。

回到家裡,大湖裡麵的魚護已經準備好了,五爺幫忙一起把魚苗一瓢一瓢的放入魚護中。

要先讓魚苗適應大湖的水域環境再放,要是死了幾條就撈上來,最後再統計數目。

死的少就算了,死的多了還是要和人家養殖場討要損失的。

等開過年,真正花大錢的地方就到了,螃蟹苗還沒買呢。

按照五爺他們講的,大湖起碼要放四五千隻螃蟹,長江的蟹苗好幾塊一隻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