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祈福(1 / 1)

元宵節這天,秦大河陪著老娘去了一趟合肥。

兩個小家夥太小了,現在還不適合跟車坐三個小時。

到了那邊換尿片喝奶都麻煩的很,所以就沒帶了。

秦父也要在家裡幫忙帶小孩兒,所以就母子倆跑了一趟。

小舅依舊客氣的很,大姐喊個不停,對於自己十號那天沒有趕回來的事絲毫不提。

還給龍鳳胎包了200塊錢,算可以的了。

秦母倒是沒在意,心早就冷了。

她主要是問了一下老兩口在這裡生活的怎麼樣,有沒有哪裡不適應。

再大的怨忿,自己爹媽還是要關心的。

得知在這邊住著一切都好,她才舒了口氣。

“阿俊,姐也不怪你,把爸媽照顧好就行。”

“我曉得,阿爸阿媽在這邊住著還蠻好的,菜市場離的也近。”他沒說的是,還能幫他看文具店。

當然,給老人找點事乾不是壞事,天天閒著會閒出來病的。

外公外婆一直問小家夥,秦大河把龍鳳胎的事兒說了一下,表示再大一些就帶過來玩玩。

再偏心,兩個老人對於外重孫子還是稀罕的。

“早知道就遲點搬家了,還有戲看呢。”外婆笑嗬嗬的拍了拍外孫的肩膀。

“大河是個能掙的,以後蘭兒日子好過嘍。”

秦母聽到眉毛一豎,“小東西馬上要出去釣魚,豔豔四月份上班,一大攤子都要丟給我,都不曉得忙不忙的過來。”

想到這個她就來氣,一個人帶兩個雙胞胎,家務活指望秦父也不現實。

家裡魚塘承包了,雖然講今年不適合下網,但也要巡塘,魚死了也要及時撈上來,都得秦父去乾。

“多乾乾總能乾的完的,你阿奶一個人帶五個孩子,還要下地乾活,不也帶出來了嘛。”

秦母撇了撇嘴,家裡龍鳳胎肯定要精細著養的,哪能和老早一樣啊。

“二舅母在幫工,到時候讓二舅母幫你帶帶,工錢照樣算。”秦大河無所謂的說道,“反正阿峰哥還沒小孩。”

“去去去,天天就知道給我找事乾。”老娘沒好氣的瞪了兒子一眼。

跑那麼遠釣魚,玉溪河又不是沒魚,真是的。

秦大河不在本地釣魚的原因就是沒有巨型青魚,巢湖那邊網工多,長江也是。

玉溪河中間這一段可養不出來200斤的大貨,還是去金牛湖靠譜一些。

他要的是爆炸性的新聞,搞點熱度出來好賣餌料。

當然,釣200斤青魚也很爽的。

中午在飯店吃了一頓飯,母子倆又去外公外婆的住宅看了一下。

都是新家具,估計是大舅出了錢買的,還有電視機和冰箱。

雖然裝修很簡單,但也比農村強多了,就是發現陽台很多垃圾。

“爸,這是你撿的?”

“嗯,這些東西一下午就能撿到,能賣三四塊錢呢。”外公得意的說道,“平時出門就撿一點,一年還能攢個一兩千塊。”

“那不錯,大城市裡賺錢真容易呢。”

秦母也覺得這挺好的,半天就能掙三四塊錢還不累,在鄉下這麼大歲數想賺錢都難的。

“阿俊,這小區能不能用鐵皮弄個小倉庫啊,專門放這些,放家裡還是有點臟。”

“大姐,這城市可不是農村,人家物業管著的。”小舅無奈的說道。

在農村就無所謂,隨便用石棉瓦圈個幾平米的倉庫,就默認是你的了,大城市都是物業在管。

確認了老兩口在這邊住的好,母子倆就告辭了。

雖然滿月酒大弟來了,但小弟不管是兒子結婚還是百日宴都不到場,那就明顯不想來往,留著乾嘛?

要不是爹媽住在這裡,秦母根本就不想來。

回來的路上還是走的省道,到了巢湖地界明顯能感覺到差距。

下午的省道上麵都是客車、大貨車,小轎車很少。

路上全是百噸王留下的痕跡,柏油馬路中間凸起,兩邊有著明顯的凹痕。

這邊改裝車子很多,把路都壓壞完了。

省道周邊是泥土房、鐵皮房,馬路上的老式客車車漆都掉了一大片,走個省道搖搖晃晃。

皖Q郊區是真窮。

光看農民的房子就知道,現在他們東鄉的老百姓日子過的可是很好的。

到了無為地界,同樣是鄉村,這邊瓦房、平房居多,而且結婚基本都以樓房為主。

女方要求兩層樓並不過分。

國家級貧困縣不止是名頭,還有各種補貼政策,這些政策在各方麵影響著農民的收入。

比如土地稅、種子、化肥、各大紮花廠的補貼等等,都落實下來了。

領導的風評他不清楚,但能把這些東西落實下來,就是好領導。

秦父他們這些“憤青”有時候會罵兩句,秦大河都幫著說話的,吃喝怎麼了,把事辦了就行。

過了石澗,很快就到了龍王拐。

“兒砸,停一下,媽去上柱香。”秦母突然說道。

“哦。”

車子停好,母子倆下了車。

“給青鬆和青瓷祈福一下,不求大富大貴,平安健康長大就好。”她感歎了一句。

自己兒子也是個有本事的,比小弟肯定厲害,但還不是守著一大家子把日子過好了。

大女兒那邊來往也勤快的很,多好啊。

進了寺廟,領了香,點燃,祈福。

元宵節的寺廟還蠻熱鬨的,這邊人過元宵節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大家該乾嘛乾嘛。

一般過了元宵節,打工的打工,掙錢的掙錢,新年就過去了。

誠心的拜了兩下,兩人心裡想的都一樣,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好。

像小舅那樣,為了掙錢兩年都不回來過年,親姐都生分了,得不償失。

秦大河心裡默默想著,自己給小姐弟倆多掙些家產,以後要是能守著自己過日子就好了。

大女兒嫁近一些,嫁妝多給一些,想買什麼自己給她買,不用看夫家臉色。

至於兒子,根本不用辛苦的出去創業,又或者當牛馬,成年了之後,彆人有的他都會有。

00後的大學生是真苦啊,經過最嚴厲的競爭,大學出來之後發現,當牛馬都要被挑三選四。

當牛馬還算好的,創業就更難了,一不小心就成老賴。

彆說大學生創業了,他機加工乾了那麼多年,積累的客戶不少,最後廠子都有點撐不下去。

太卷了,各行各業從老板到員工一個個都在卷。

“兒砸,你以後不會出去做生意吧?”秦母燒完香,放下二十塊香火錢,轉頭看向他,自家兒子可是有本事的。

“我頂多出去釣釣魚,肯定要和你們一起生活的,大城市沒什麼意思。”秦大河搖了搖頭。

“那就好,咱們在鄉下也能把日子過好。”聽到答案,她心裡滿意,還是兒子能靠得住。

“回家,大半天沒看到小家夥了,怪想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