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幕拉開七(1 / 1)

‘持正兄何意,可會影響京察?’

趙南星已經滿腦子是他的公務。

‘夢白兄,若是太上皇出來回護與勳貴有牽扯的官員和浙黨官員,可還敢一往直前?’

‘持正兄這種激將的伎倆對我無用。

享儘富貴的勳貴早就忘記他們的本分,還將手伸進治民之官。

文官中的敗類,我必除之!

若是夢白不對浙黨出手,持正兄可還容的下我。’

王寧遠哼了一聲,‘自然容不下。

哪怕夢白兄有一絲偏差,我必直言上奏。

反正也不缺多這一本。’

趙南星倒是沒有一點影響,微笑著回道。

‘謝過持正兄。

隻是你話語裡如何如此多的怨氣。

對太上皇儘這般不敬,小心禦史先彈劾持正兄。’

王寧遠眉毛一挑,‘怎麼還不許怨懟兩言?’

‘不敢,隻是賈雨村之事持正兄就不給夢白言語兩句同僚之情又在何處?’

王寧遠指指天,‘這事夢白兄就彆摻和了,京察後我保夢白兄一個前程。’

趙南星點點,恭敬的給王寧遠施了一禮。

東方泛起魚肚白,隊伍也總算能動起來。

聽著前麵兵部官員埋怨的聲音,王寧遠和趙南星默契的吃起瓜。

勳貴們慶祝,五軍都督府高興,難過的自然是兵部。

本來就被侵蝕的權力,這次更是無法抵擋。

午門前,禮部官員和禦史還是一副棺材臉。

隻是從太廟裡傳出的貢香味依然直竄大腦。

看來陛下在太廟期間依然關注著外麵的一舉一動。

趙南星用胳膊肘碰碰王寧遠,示意看過去。

王寧遠扭頭一看,‘烏司藏喇嘛?

何時進京的?’

趙南星睜大眼睛看著王寧遠,‘持正兄竟然不知曉!

他們在冬至大朝前就隨西寧郡王的敬獻隊伍進京。

隻是他們一直住在鴻臚寺的館驛內。

聽說和黑戈壁的黑喇嘛有關!’

王寧遠腦海中剛有輪廓,胳膊又被趙南星拉了一下。

‘持正兄,今日正旦朝會可能會有些不同。’

王寧遠思維還沒轉過來,滿腦子還在想黑喇嘛的事,隨口回答道。

‘必然不同,今日陛下不是帶領群臣舉行祭天大典嘛。

雖然不能和天壇祭天大典相提並論,卻也是國朝大典,太常寺準備月餘,豈可輕視。’

這個趙南星怎麼還拉個沒完了!

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這才發現今天禦前侍衛都身著飛魚服,各個精神抖擻。

太廟西門已經打開,幾位身穿行蟒蟒服的年輕武將手握刀柄站在在門前。

門內情形卻無法窺探。

王寧遠心中一動,太上皇搞事,陛下這也是沒閒著,今天的正旦祭天大典的等級明顯有變化。

本來還一團和氣的勳貴隊伍立馬騷動起來。

在禮部官員和禦史的小聲嗬斥下這才恢複安靜。

官員平靜的通過午門,經過金水橋,進入奉天殿前廣場。

看到奉天殿正南方搭建起的三層祭台,對麵勳貴武將對於騷動更加劇烈。

王寧遠踮起腳尖一看,打頭的文官集團一片安穩,如同老僧入定。

祭台中央靠前的巨大青銅鼎異常顯眼,模糊中還能看到裡麵的柴薪。

祭台前身著紅羅袍,荔枝帶,皂靴,手執麾幡的應該就是協律郎。

果然祭台左邊就是樂生。

樂生身穿緋袍,展腳襆頭,革帶皂靴。

編鐘十六、編馨十六、琴十、瑟四、搏拊四(小鼓)、敔一(yu 伏虎狀打擊樂器)、柷一(zhu 木鬥狀打擊樂器)、塤四(xun)、箎四(chi 類似笛子)、簫四、橫笛四、笙八、應鼓一。

王寧遠看著小聲給趙南星報數。

‘有樂必有舞,可能望到?’

看到禮部官員沒有注意到,王寧遠按住趙南星的肩膀向著祭台右邊看去。

襆頭,紅羅袍,荔枝帶,皂靴,手中執節。

‘這是舞士。(領舞的指揮者。)

點兵法!’

趙南星剛說完,王寧遠已經放開手回到自己位置。

‘執羽(雉羽,野雞羽毛)龠(yue 竹排樂器 )著六十有四。

執乾(盾牌)戚(斧頭)著同。’

王寧遠剛說完,趙南星身子一抖。

‘陛下怎會如此急切。’

這種規格已經是郊外祭天大典的規格,難怪他會失色。

看來夏吉這幫老狐狸出招了,如此重大的祭祀活動肯定不是臨時起意。

必定需要長時間準備,而且沒有一絲風聲傳出。

王寧遠搖搖頭,能混成風雲老奸賊的果然不簡單。

不過也能看出雍慶帝對官員,皇宮的掌控越來越嚴格。

皇後的鸞駕也從午門正中禦道行來。

百官在太常寺卿的引導下,麵向禦道躬身施禮。

難怪勳貴隊伍前特意空出位置。

皇後剛在風椅上坐下,就是一聲鞭響。

百官立馬躬身施禮,雍慶帝乘輿進了奉天殿前廣場。

在太常寺導駕官的引導下,皇上登上祭台。

協律郎一舉手中麾幡,樂生們立馬奏響《中和之曲。》

王寧遠一聽立馬知道開始迎神。

皇子帶領太常寺散官手捧神牌從午門正門禦道進入奉天殿廣場。

昊天上帝,配帝,星辰,雲風雨雷等神版神牌走到祭台前。

在太常寺卿的指揮下,各神牌按各自位置擺放在相應的位置。

太常寺卿跪請雍慶帝給主位和配位上香。

雍慶帝將手中玉圭掛在腰間,從太常寺卿手裡接過香插入香爐中。

上香三次,這才完成對於神明的敬仰和祈求。

隨之雍慶帝在導駕官的引導下,行至香爐前的蒲團處,帶領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

禮成後,雍慶帝接過火把,行至巨鼎前將火把扔進巨鼎。

隨著青煙上升,也代表著連通昊天,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雍慶帝手持玉圭朗誦祭詞,以天子之身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隨著太常寺卿的大聲宣告禮成。

雍慶帝在導駕官指引下,身後跟著太常寺卿走下祭台。

再次淨手擦乾後,雍慶帝再次手捧玉圭,重新登上祭台。

太常寺卿一句奠玉帛!

隨著跪地的協律郎揮動麾幡,廣場上響起《肅和之曲》。

司奉玉帛著依次登上祭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