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幕拉開八(1 / 1)

太常寺卿跪請後,雍慶帝跪著從司香郎手中接過香。

再次上三香,三跪九叩後,雍慶帝起身從跪在右手邊司玉帛郎手中接過玉器獻於神明。

隨著各種玉器,各類絲錦布料,錢幣依次擺放在各位神明麵前。

隨著雍慶帝手捧玉圭帶領群臣百官三拜後才樂止禮成。

雍慶帝在導駕官引導下再次下祭台。

重複上香,三叩九拜之後,太常寺卿才跪地敬告進俎。

雍慶帝手捧玉圭稟告神明後進俎大禮正式開始。

在讚禮官高唱盛放祭品禮器的聲音中,齋郎手舉盛著祭品的禮器行到祭台前。

在太常寺卿的唱禮下,禮官協助雍慶帝將三牲進獻在神明麵前。

沒有禮官的協助,純黑色牛頭加上俎的重量一般人還真端不動。

隨著讚禮官剛才的唱禮中也能感受到這次大典中的不同。

各類青銅禮器換成了更加優雅的瓷器。

隨著大典的完成,瓷器也必將更加水漲船高。

王寧遠不由想起後麵參加禮器的各國使節。

誰說古人不懂政治經濟學,他們敬獻來的牛羊馬匹,各類糧食布匹等換回的是更貴重的禮器。

國朝最好最隆重的大禮儀,配上最典雅優美的瓷器,無論政治意義還是文化意義,收藏價值都是無可匹敵。

耳中傳來《壽和之曲》時,看到司爵官手裡的酒爵和酒樽,王寧遠明白皇家用瓷器代替青銅的政策必將徹底的推行下去。

雖然各朝史書和各地祠堂都有對祭祀禮儀的描述,真的參與其中,那種敬重和程序的繁雜依然讓人猝不及防。

叩拜之間,王寧遠真是擔心那些老狐狸們能不能在寒風中挺住。

初獻完畢,《豫和之曲》中的亞獻!

《熙和之曲》中的終獻!

撤饌是演奏的《雍和之曲》,送神的《安和之曲》,最後望燎中的《時和之曲。》

王寧遠是越聽越不對味,怎麼會有一種強烈的熟悉之感。

絕對不是國人對於自己音樂的那種熟悉感,而是腦海裡不自覺的浮現出鋼琴的旋律。

難道大師們音樂藝術細胞真是相通的?

哄傻子吧!

祭祀中所奏九曲,有明確記載的是《中和之曲》成譜於唐貞元十二年。

原名《繼天誕聖樂》,由時任潞州將領的王虔休進獻於唐代宗李俶。

後經樂府改編成現在的《中和之曲》。

其它八曲也多成去於唐宋年間。

彼時的歐洲正處於拜占庭帝國的困獸猶鬥之中,音樂他們有嘛?

沒錯說的就是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和我們的九和之曲簡直同出一脈。

大師想通,的確想通!

隻不過是音樂大師抄襲九和之曲用西方樂器重新彈奏出來而已!

雅賊,大賊罷了!

‘為何持正兄老是看那些羅斯人,且目光中帶有殺氣?’

王寧遠也隻是搖搖頭沒有回答,示意趙南星聽禮官的指揮。

此次正旦祭天大典當然不能算是完美。

本該冬至午時的祭天大典被迫移至今日。

雍慶帝內心的憋屈就這麼赤裸裸的展示在文武百官和各國使節麵前。

隨著禮官的指揮,百官們護著雍慶帝和皇後進了武英殿。

折騰了一上午,陛下卻是一臉的平靜,隻是眼裡的精光更甚。

王寧遠都以為自己看錯,還特意多留意了一下天下最尊貴的一對夫妻。

這個趙南星今日是盯上王寧遠了,怎麼就換到同自己身邊同坐一席。

‘羅斯人可是得罪過持正兄?’

還真是沒完,王寧遠給他滿上。

‘夢白兄不餓?’

一句話噎住趙南星,王寧遠也顧不得那麼多,挑著熱乎的趕緊墊墊肚子。

果然隻要不在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人人都想八卦。

盞茶的工夫,趙南星自己開口說道。

‘羅斯人是冬至後進京的,不過倒是挺有骨氣。

給鴻臚寺的文書中儘是問罪之詞?’

王寧遠嗯了一聲,‘問罪?

怎麼在朝堂上沒有提起!’

大國官員底氣十足,這一點趙南星體現的淋漓儘致。

‘雙方共千人的戰爭有何可議!

持正兄當真不知?’

看到王寧遠拿起酒杯作勢要起身,趙南星一把按住王寧遠的胳膊。

‘就讓本官得意一時都不成?’

剛說完,就有人搭話。

‘趙大人難得如此放浪,可容下官也傾聽一番。’

看到是西寧郡王府的長史,王寧遠放下酒杯拱拱手。

‘金大人,過年好!

持正是不介意,不知夢白兄呢?’

看到趙南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金長史這才拱手致謝,盤坐於趙南星下手。

三杯酒下肚,王寧遠才問道。

‘金大人不是漢人?’

雖然不禮貌,可金長史依然麵帶笑容的回答道。

‘王大人慧眼,我是烏司藏人,從祖上一直跟隨西寧郡王征戰。

後被王爺賜姓金,入府愧居長史之職。’

看到金長史,王寧遠立馬想到烏司藏行府指揮使。

這個負責管理西藏軍民的政府機構,官員多半還是由藏族的上層人士。

鴻臚寺這是竊取了文選司的權力,這不是現成的擂台嘛!

‘金大人黑戈壁上的黑喇嘛可是有烏司藏佛教在後支持?’

果然提到民族問題,趙南星話語中的訊問氣勢自然流露而出。

金大人看看正手捏酒杯打量的王寧遠,歎口氣道。

‘空穴來風,必有其出處。

雖無確實把柄,西寧王府也在追查。’

趙南星依舊不依不饒,‘西寧郡王鎮守西北百年之久,居然還無實證?’

這是懷疑上金長史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已經開始作祟。

‘黑喇嘛為禍絲綢之路,西寧郡王竟然毫無作為。

甚至已經讓黑戈壁上的匪徒和漠北蒙古叛軍有勾結之勢,作何解釋?

漠北蒙古叛軍同羅斯人作戰,其中武器更有烏司藏印記。

其中銀器更是不乏出自藏傳佛教之物。

金長史作為藏人真的一點不知?’

金長史聽到這話,趕緊抬手施禮。

‘趙大人,我確實不知。

蒙藏早有通婚之事,有藏傳佛教金銀器流於漠北蒙古並不稀奇吧。

更有西域諸部通往高原的道路,西寧郡王如何能護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